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站长

 


中国名花

花与艺术
赏花之道
瓶花之说

 

 

您现在的位置:CAFC >> 花卉文化 >> 花与艺术 >> 浏览文章

花卉的画法

  中国传统的花卉画在表现形式上有着色与水墨、工笔与写意之分。工笔用工整细致的笔法描绘花卉,写意则用简练概括的笔法绘写形象。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花卉画,入画的花卉种类都相当丰富;就季节而言,有春花、夏花、秋花、冬花之分;就花木习性上来说,则有木本、草本、藤本之别。

  木本花卉枝梗结实。其中有乔木,如桃、梅、杏、李、柿、梨、樱花、枇杷、辛夷(紫玉兰)、玉兰、海棠、紫薇、山茶、石榴等;也有灌木,如蔷薇、月季、丁香、茉莉、迎春、腊梅、芙蓉、杜鹃、绣球等。草本花卉如荷花、芍药、萱花、百合、水仙、兰花、菊花、秋海棠等。藤本花卉如紫藤、葡萄、凌霄、扁豆、丝瓜、黄瓜等,枝梗细长,形状曲折,茎蔓或缠绕,或攀缘。在作画之先,必须先了解花卉的习性。

  中国花卉画的表现技法主要有两类,即勾勒法和没骨法。

  所谓勾勒,通常理解勾为顺笔,勒为逆笔,即一顺一逆,一来一往地用墨笔勾勒形象,所以也称双勾。中国画的这种技法通常用于工笔花鸟画。着色叫勾勒填色,不着色的称为白描(白描有时也用水墨晕染)。

  所谓没骨法,就是不用墨线勾勒,而直接用彩色或水墨来点染形象。五代后蜀黄筌画花勾勒较细,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,因有“没骨花枝”之称。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,所作花卉只用彩色画成,名“没骨图”,后人称这种花卉画法为“没骨法”。没骨又分工笔、写意,工笔多用晕染,写意多用点簇。

  这两类技法,虽区别明显,但在同一幅画上,往往兼勾带点(如勾花点叶)或半工半写,可视需要而交错运用,不拘一格。

  对于具体的花卉画法,我们可以分为枝干、叶片、花朵和点缀物四个部分来介绍。

  枝干画法:由于花卉有草本和木本之分,故画花卉枝干也有不同。木本枝干苍劲古拙,草本枝梗柔嫩纤秀。枝梗的姿势,大致分上挺、下垂、横斜几种,龙游梅类的枝干自然扭曲,但花卉画中未见出现。就枝的着生方式来看,还有分歧、交叉、回折之分。分歧中有高低疏密,交叉中有前后向背,回折中又有俯仰盘旋。发枝安排,要避免显著的十字、井字、之字等形状。

  不同的木本枝干,其表皮纹路和质感不一,就应该用不同的皴法来表现。例如桃、樱、桐的树皮宜横皴,松皮宜鳞皴,柏皮宜纽皴,紫薇皮宜有光滑的质感。另外,像牡丹等是落叶灌木,从老干发出嫩枝,方始着花,而嫩枝的画法接近草本。

  画草本茎的笔要滋润,不宜干枯,方能表现出柔嫩多汁的质感。蓼花、秋海棠的茎有节,但与石竹不同,要画得比较肥泽多肉。花木的枝干,一般以墨画;木本枝干,常用墨或墨赭画,草本枝梗常以青色、绿色混和淡墨而画,或绿中泛红。

  叶片画法:画叶首先要注意它的自然形态和着生方式。植物完整的叶片应包括叶片、叶柄和托叶三个部分,有的种类在叶片基部还有卷须或刺。叶片上的叶脉有平行、羽状和射出脉(如荷叶)三类;叶脉结构自中心至边缘又可分为主脉、支脉、网状脉等。这在绘画上叫筋,分别称为主筋、支筋、小筋等。叶片的形状也变化多端,或单叶,或复叶,单叶之中有的分裂,有的全缘,应分别对待。就叶片的着生方式来说,有对生之叶,如丁香、桂花、栀子、石榴等;有轮生之叶,如夹竹桃等;有簇生之叶,如松树等;而多数种类则是互生叶。

  画叶一般从叶身画起,也有从叶柄画起。这可视顺手而定。叶的正、反、平、侧姿态变化很多,一般正叶宜深,反叶宜淡,嫩叶叶尖带红,秋叶叶尖带赭。勾筋先勾主筋,分出正反平侧,再勾支筋、小筋。写意画法有时只勾主筋,不勾小筋。勾筋用笔宜乎劲挺流畅。叶柄有长短不同,要注意叶叶着柄,柄柄着枝,掩映得势,方有生气。
花朵画法:在植物学上,一朵完全花由花托、花萼、花冠、花蕊(雌、雄蕊)四个部分组成。而在花卉画中,则将花托与花萼合称为蒂,蕊又称心,所以花是由蒂、瓣、心三个部分合成。梅、杏、桃、李等的蒂部是五小瓣,月季一类的蒂尖长,山茶的蒂层层覆叠像鱼鳞。画蒂不宜过散,要注意贴连花柄。

  花朵可按花冠的分离与否分为离瓣花和合瓣花两大类,前者如梅、杏、桃、李、牡丹、石榴、荷花、芙蓉、山茶等,后者如杜鹃、百合、萱草、牵牛、迎春等,各种瓜类的花也是合瓣花。同一花卉种类的花朵,又有单瓣、复瓣、重瓣之分,这在许多中国传统名花身上就有。

  五瓣花形是花的基本画法,如梅花、桃花、杏花、李花等都是五瓣。花瓣有长短、尖圆、缺刻、分歧等种种区别。画时要注意正反转折的变化。花瓣是从花心作放射形伸展生长的,因此,画时要注意向花心集中。画花瓣有勾勒、点簇等法,白色花瓣不易用点簇表现,大多用淡墨线勾出形象。

  花蕊也叫花须,绘画技法中称丝。花蕊有雌雄之分,雌花从花蒂中心生出,雄蕊在雌蕊外缘,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构成。雄蕊形状有排列整齐的筒状形(如山茶)、外斜形(如梅花)、平行形(如萱花)和不规则的散状形等。雌蕊在结构上由下部的子房和上部的柱头构成,荷花、虞美人及瓜类等的花,子房较为明显;而梅花、月季、海棠等花的子房不太明显,画时要注意区别。

  不同开放程度的花(如含苞、初放、半开、盛开)状貌各不相同,在风、晴、雨、露等不同天象之中,又各有种种姿态,须仔细观察体验。

  画花朵枝叶的顺序,视所描绘的对象而定。凡低于我们视线的花木,则应先画花、点叶,然后画枝干;凡高于视线的花木枝干,要先画干,后画枝,枝干先画,留有空脱,为画花并添枝加叶的余地。

  点缀物画法:花鸟画的背景,常用石、水、坡岸、苔草等作点缀。画石一般先勾外廓、再分石纹,然后皴染。用笔落墨,要求表现出石块坚硬的质感。也有不勾外廓,只用墨或颜色点染而成(即没骨法)。没骨画法的用墨或用色,应浓淡得宜,忌模糊一片。

  画水边的花木禽鸟,可加坡岸,流水背景。坡岸宜欹侧有势,不要太平实。流水的水纹须画得流动自然,不宜板滞。也有不画出水纹,而只用淡墨或淡墨青烘染的。

  花木根下可点缀小草或青苔。点草要符合主体花木的季节和生境(如陆生、水边等),构图似乱非乱、三笔、二笔一组,聚散都有中心,偃仰、左右、交叉,须顺其自然,方显得随风而动的样子。点苔一般有横点、圆点,竖点及介字、个字等形式,点时须参差不齐,三三五五点去,方显得变化有致。

  中国花卉画、不论画幅大小、亦无论立幅、横幅、手卷、扇面,要画出像样的作品,都必须立意构思在先,讲究画面构图,而完美地经营位置,和处理形象问的各种相互关系。中国传统的花卉画构图,不外乎处理好宾主、虚实、疏密、聚散、参差、呼应、开合等问题。宾主必须分明,主体的花朵应着意描绘,置于显著的地位,占据较大的画面,不应主次不分,甚至喧宾夺主。至于虚实、疏密、聚散、参差、呼应、开合等,都要求在不平衡中取得和谐,变化中求得统一,而最忌散漫、迫塞或平均、对称。中国画中所谓“攒三聚五”、“三七停起手式”等构图原则就是这种要求的经验总结。

  若布局得法,则全幅得势。“多不厌烦,少不厌稀,密不杂乱,疏不空虚。一花一叶亦成章法。”分别而言;枝虽曲折高下,而气脉贯串;花虽参差向背,而各自舒畅;叶虽疏密交错,而不觉杂乱。禽鸟、草虫的飞鸣饮啄或栖枝藏叶等各种姿态,都要求画得合情合理,并与花叶枝干等相配得势。又叶分浓淡,要与花相掩映;花分向背,要与枝相联系;枝分偃仰,要与根相应接,这也是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关系。局部必须照顾整体,这样相辅相成,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。

  总之,只要在生活中多观察、体验,“对花写照”,同时勤于实践,善于总结,灵活运用笔墨色彩,总能画出令人满意的花卉作品。